2025年9月19日至21日,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多學科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相關單位的三百余名醫務人員、高校與科研機構學者齊聚一堂。大會以服務“健康中國2030”戰略為導向,圍繞學科融合、規范建設與人才培養達成廣泛共識。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多學科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合影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多學科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學術會議合影
專委會將立足臨床實際需求,致力于搭建“醫、教、研、產、用”協同平臺,推動微無創醫學在多學科場景中的融合與標準化發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與均衡布局。作為現代醫學的重要前沿方向,微無創醫學憑借“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的優勢,在婦產、腫瘤、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經等領域持續積累臨床證據、加速技術進步,正成為提升醫療質量與患者體驗的關鍵途徑。
大會期間,相關領導與專家發表講話并提出工作要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韓啟德致賀電,歷經數代耕耘,微無創醫學已邁入全新發展階段。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順應技術革新、學科演進與患者需求,正式成立多學科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意義深遠,令人振奮!愿委員會匯聚多學科之智,打破壁壘、整合資源,推動診療規范與學科協同并進,助力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使更多患者共享技術進步之福祉。期待著諸位攜手并肩,在融合創新中開創微無創醫學新篇章。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龍新民講話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龍新民指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重要論述,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在微無創醫療事業的推進中更好服務人民健康。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榮譽會長黃正明教授主旨講話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榮譽會長黃正明教授在成立大會發表主旨講話:我國醫學從粗放走向精準、從有創邁向微無創、從單科推進轉為多學科協同,具備清晰的發展脈絡。他強調,要把握政治建會、學術立會、科技強會、服務興會四個著力點,鞏固制度保障與組織凝聚,完善指南共識與標準體系,推動原創與集成并重,強化患者體驗與基層能力建設。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秘書長仲曉寧致辭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秘書長仲曉寧對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多學科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祝賀,并向堅守臨床與科研一線的同仁致敬。他強調,微無創理念強調“先進可及”,該理念與“健康中國”提出的預防為主、強基層、分級診療和高質量發展高度契合。仲秘書長認為專委會的成立為微無創醫學的系統推進提供平臺與合力,期待匯聚同仁智慧,將理念轉化為路徑、標準與普惠能力,使更多患者受益。

專委會首席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線致辭
專委會首席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線致辭指出,微無創醫學已經躍升為當代診療體系的核心支柱之一,醫學創新尤其是微無創技術的突破,需要更多的學科交叉融合團結協作,推動微無創醫學的發展,必須打破專業的壁壘,實現1+1>2的一個協同效應,為微無創醫學發展搭建高水平的學術平臺,持續的推動醫學技術的革新和臨床實踐。要勇于打破常規的思維,鼓勵原創研究和技術的發明,善于協同攻關,形成多學科合力,攻克醫學,推出醫學成果,造福患者。

專委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在線致辭
專委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在線致辭強調,微無創醫學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理念,發展路徑必須依托多學科診療模式;他期望專委會成為學術創新的策源地、標準規范的制定者、人才培養的孵化器和產學研用協同的催化劑,以更高效的協作回應臨床需求、服務“健康中國”目標。

專委會名譽主任委員、首席專家陳敏華教授致辭
專委會名譽主任委員、首席專家陳敏華教授回顧了四十年學術追求與十個月緊張籌備的歷程,并代表全體專委會成員對各方支持表達衷心感謝:感謝協會領導的悉心指導,使學會方向明確、步伐堅定;感謝各平臺領軍人物作為講課老師,開創了多學科微無創融合的新起點;特別致敬籌備組同仁日夜兼程的無私奉獻;贊譽擁有奧運會及閱兵策劃經驗的“紅色娘子軍”團隊以專業創造力打造出高水平會議;同時也深情致謝全國300多位自發參會的會員,他們的信任與期盼令人感動。陳教授強調,正是共同的信念與不懈努力,才讓微無創醫學事業展現出蓬勃發展的生命力,這份事業必將星火相傳、燎原成勢,造福更廣大的人民群眾。

專委會主任委員陳文直教授講話
專委會主任委員陳文直教授代表籌備組及首屆全體委員向出席大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感謝。他指出,專委會的設立是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順應醫學發展趨勢的重要舉措;微無創醫學的核心在于“讓診療更有效、讓患者傷害更小”,相關技術從聚焦超聲的無創精準適形消融、經皮消融與血管介入,到內鏡微創與機器人輔助手術,正在重塑疾病診療模式。中國微無創醫學已從“單點突破”邁入“體系化協作”的新階段。將在各位專家的指導下,與全體委員一道,把專委會建設成為行業高質量品牌,推動我國微無創醫學邁向世界前沿。
專委會名譽主任委員、首席專家陳敏華教授,專委會顧問專家王智彪教授,以及副主任委員何建行教授、陳柯萍教授、華揚教授等圍繞各自專業與微無創醫學的發展等主題作報告,圍繞聚焦超聲無創治療、超聲微創、微創外科、介入、內鏡、放射治療及關節、淺表組織治療等領域,系統展示我國微無創醫學在科研、臨床應用、標準建設與學科協同方面的最新進展。

海扶刀?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JC300型)
海扶刀?設備通過將體外發射的超聲波聚焦于體內病灶上,利用聚焦超聲的機械效應、熱效應和空化效應,會瞬間產生65℃左右的高溫,使病灶產生不可逆凝固性壞死,達到無創治療的目的,是微無創醫學的典型代表之一。
通過術前磁共振檢查,以及術中B超實時監控,可精確定位,適形消融,確保非侵入性治療安全有效。即使不能耐受常規手術的年老體弱高齡患者,也可以接受該治療。目前,全球累計保器官無創治療實體良惡性腫瘤患者超34萬例。

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智彪教授授課
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智彪教授授課分享中表示:“聚焦超聲消融手術已廣泛應用于多種實體良惡性腫瘤,如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乳腺纖維瘤等,多項共識指南已經發布。同時只要具備安全的超聲路徑,就可以進行適應癥拓展,可塑性極強,造福更多的患者”。
海扶科技堅持走原始創新之路,在全球率先突破了聚焦超聲消融治療腫瘤的關鍵核心技術,先后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國家級重大榮譽。現已開發出聚焦超聲治療良惡性腫瘤、常見病、康復保健三大系列、十多種型號高端醫療設備。海扶刀?設備已出口英國、德國等35個國家和地區。培訓基地累計培訓來自全球3300余名醫護人員,其中國際醫生800余人次。
本次大會標志我國微無創醫學進入多學科協同與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專委會將堅持學術性與公益性原則,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與行業規范,持續推動技術創新、人才培養與基層普及協同發力,以高水平學術供給與高質量臨床服務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大會在團結務實、開放共享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